“四海一新”是指現代海洋漁業,現代海洋制造業,現代海洋服務業,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及制品、新信息、新醫藥、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新材料及制品被確定為我市藍色經濟區重點發展產業。圖為威高醫用針生產車間。 (資料片)
現代海洋漁業
到2015年,全市海洋漁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5%,水產品產量達到220萬噸。
———現代海水增養殖業,從淺海灘涂養殖向深海和岸基養殖兩翼拓展,重點抓好海參、海帶、對蝦、鮑魚、大宗雙殼貝類、名貴魚類等主導品種和特色品種。
———水產良種繁育業,爭取到2015年,主要增養殖品種全部建立良種場,國家級、省級水產原良種場分別達到6家和15家,良種覆蓋率超過80%,引進品種種質換代周期縮短到6年以內。
———遠洋漁業,穩定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漁場,開辟印度洋和拉丁美洲海域漁場,重點培育榮成等遠洋漁業基地。爭取到2015年,全市遠洋漁船穩定在400艘,捕撈產量提高到20萬噸。
現代海洋制造業
重點發展海洋裝備制造、船舶修造及配套、海產品精深加工、漁業設備制造、海洋工程建筑、臨;さ犬a業。
———海洋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海洋油氣開發裝備、臨港機械裝備、海洋電力裝備、海洋儀器裝備等產業,把我市打造成為專業性的現代海洋裝備及配套制造業基地。
———船舶修造及配套業,打造國家特種、專用修造船基地和船舶出口基地,加快發展游艇制造業,積極發展船用板材、風機、管舾裝件等配套設備產業。爭取到2015年,全市形成整船制造500萬載重噸、船段生產70萬載重噸的能力。
———海產品精深加工業,重點研究海洋生物制品開發和產業化關鍵技術,支持經營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實施一批精深加工項目,打造全國重要的海產品精深加工基地。
———臨;I,推進中石油榮成鏌铘島LNG和南海國能生物化工項目,加快實現高端化工產品的規;a,逐步建設包括化工產品生產、原油加工、天然氣加工、儲備、周轉及配套設施的大型石化基地。
現代海洋服務業
加快推進服務業轉型升級,培育一批山東省服務名牌,全面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
———濱海旅游業,重點培育和完善度假旅游、觀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節慶旅游、體育健身旅游等五大系列旅游產品。
———金融服務業,大力發展海洋金融投資、擔保、保險、外匯等業務,全面構建海洋金融服務體系,為海洋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信貸支持。爭取到2015年,新引進股份制商業銀行4至6家,保險機構超過40家。
———商務服務業,建立面向“海洋”提供高效、便捷服務的電子商務平臺和技術服務平臺,加快發展信息服務、中介服務和會展服務業等新型服務業態。積極發展信息服務、中介服務、會展服務業。
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
重點發展新能源及配套、海洋生物、海洋能源礦產、節能環保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打造海洋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
———新能源及配套,以打造清潔能源產業基地為目標,加快構建研發、設計、制造、運營一體化發展的新能源產業體系。
核電,重點抓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一期、國家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建設,擇機啟動乳山紅石頂核電項目前期工作,推進核電基地建設。
風電,合理布局風電場,穩步發展海上風電,到2015年全市風電裝機達到100萬千瓦以上,建設大型風電基地。
———海洋生物,重點發展海洋藥物、海洋功能性食品和化妝品等系列產品,把我市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海洋生物產業基地。
———海洋能源礦產,以黃金開采和海沙綜合利用為重點,合理開發黃金、石英砂、鋯英石、地熱等礦產資源,建成全國重要的黃金、地熱開發基地。
“新”字號產業
以海洋產業鏈為紐帶,積極推動海陸產業聯動,統籌發展新材料及制品、新信息、新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
———新材料及制品,加快推進醫用高分子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鋁鎂合金材料、鈦合金材料、功能玻璃、化工新材料、子午線輪胎、高耐磨新材料等特色材料產業化基地建設,研發并加快相關產品的產業化進程。
———新信息,重點研發生產集成電路、新一代通信和網絡、物聯網、云計算和應用電子產品,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集成化為特征的新信息產業,重點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
———新醫藥,進一步壯大威高集團醫療器械生產基地,加快推進迪沙工業園、華夏藥業生態園、達因工業區、南海醫藥生產園區等項目。
———新能源汽車,重點突破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三大核心技術,建成環翠區羊亭和文登經濟開發區兩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加快打造電動汽車生產基地。(記者 徐榕蔚 許秀麗 通訊員 張運鵬)
延伸閱讀:
科教興海
是藍區發展核心戰略
科教興海是藍色經濟區發展的核心戰略。要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強化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海洋開發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建立自主創新投入機制。增加財政科技投入,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專項資金,鼓勵金融機構設立“科技支行”。
搭建海洋科技創新平臺。積極支持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的研究。
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水平。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培育一批具有良好成長前景的海洋高新技術企業,著力突破一批產業化核心關鍵技術。
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建立藍色經濟區信息交流和合作平臺,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引導發展專業孵化器,在海洋產業重點領域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園區。著力推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
提升教育發展水平
———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發展,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和辦學質量,打造特色鮮明的海洋教育基地。
支持哈工大(威海)突出海洋科學和船舶工程特色,建成兩個涉海專業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支持山大威海分校突出海洋生物專業特色,重點建設好海洋學院。
進一步加大高校引進力度,推進南海新區大學科教城項目,加快哈理工榮成校區建設,支持山東外事翻譯學院設立海洋相關專業。
研究制定我市海洋職業技術教育基地建設發展規劃,組建山東海洋技術學院,籌建山東海洋職業學院。
重點建設以海洋產業技能型人才為特色的職業學院,建設好乳山黃渤海汽車職業學院和微軟IT學院。
規劃建設海洋博物館。(記者 徐榕蔚 許秀麗 通訊員 張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