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上海及長三角的改革模式,推動我會會員企業轉方式調結構,搭建會員企業延伸發展的平臺
----------來自長三角的調研報告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歷史上的工業重鎮,居于市場經濟較成熟的長三角區域,上海已是中國經濟、科技、工業、金融、貿易、航海等現代化城市發展的中心。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央根據越來越復雜多變的世界局勢,為進一步迎接全球化的沖擊,又賦予上海擴大開放力度,劃出浦東28.78平方公里,開展“自貿區”試點工作。從2013年9月29日掛牌以來,新象不斷涌現。
顯著特點:自貿區新設企業爆發增長。截止年底,自貿區由工商部門已辦理新設企業2348家(其中外資銀行企業94家,注冊資本6.4億美元;內資企業2254家,注冊資本478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基本每天可落地30家企業。細分析,非滬籍企業和個人公司據多,注冊資本在10-200萬元之間。很多溫州客戶搶灘自貿區后尚不清楚經營方向。(內資注冊公司最高注冊金7900萬元,最少的僅3萬元)。
據悉,自貿區總體方案已基本完成。正在走相應的法律程序,涉及的試點任務有100多項,不光是參照世界其他自貿區,簡化和便利工商手續,放低門檻,放寬注冊條件等改革,更主要的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投資管理模式創新,擴大服務業開放,加快轉變貿易方式,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并建立與試驗區相適應配套的監管制度。自貿區鼓勵發展諸多的新型產業,包括電子商務,融資租賃,高端維修,大宗商品交易,離岸貿易、離岸金融等等。其中,最難點,則是金融領域的開放試點,包括人民幣自由兌換,跨境商品及資本自由流通。中國面臨嚴峻的資本流入壓力,虛出口,資金回流,加劇了人民幣外生內貶的狀況。上海自貿區的改革目標,即是要形成一個可復制、可推廣、普及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與此同時,上海世博會后,為進一步推動改革,促進產業轉型,提升城市的配套服務功能,國家批準在上海開建以迪士尼為中心國際旅游度假區,配合自貿區建設,居于浦東腹地的迪士尼,調整規劃,面積由原來的20平方公里南擴到24.8平方公里;延伸了2號和6號軌交,增加了對接路線,擴大通力。相當于將迪士尼這艘航母的碼頭延到了自貿區門口,加大了自貿區和度假區的疊加效應。據此,根據浦東新區的初步估算,在西區的協調作用下,每年至少有1000萬以上境內外游客光臨未來的試驗區。
在上海先行先試的改革效應下,目前全國11個省市在籌劃自貿區方案,現在投資體制面臨多種選項。
天津,方案已報國務院,規劃區域40平方公里。
廣東粵港澳自貿區,已是修訂版。
青島,計劃利用地理優勢,吸收日韓的產業轉移……廣西憑譯,主要擴大與東盟的貿易投資。
廈門,面臨臺灣,規劃中將與臺灣、金門的開發區東西呼應。據說,2014年,廈門(面對臺灣)----上海(長三角)----廣州(粵港澳)有可能開始逐步形成一個推動經濟發展的新“金三角”。
新的一年,國內國外的經濟形勢有很大的變化。全國范圍,美國歐洲的經濟增長勢頭加快,除中國外,新興經濟體明顯減速,國際貿易放緩,大宗商品價格低迷,財政赤字擴大,通貨膨脹嚴重,企業債務上升。中國的問題是,技術創新不足;經濟整體上還是對外需和外部投資過分依賴;資本利用率低;來自能源的環境的制約嚴重;隨著工資、房租、能源價格等生產要素推高,企業收益減少,譬如能源消耗,我們只有日本的一半,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有日本的6倍。所以,今年已出現全球的資金往美國回流,而原來進入中國500強外企逐步轉離中國,轉到生產、人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等地建廠的動向。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電商開店,百貨觸網,貿易形式隨產業升級演變成為各種新興方式。譬如今年“雙11”,網購平臺一天成交350億,是前年同期190億的一倍。過去說“財富第五波”是“健康產業”,現在口號變成“財富第六波”是“坐在家里掙錢!”新的貿易形式已突破了產業界限,成了跨行業、跨地域、跨產業的虛擬和實體經濟的延伸模式。
新的經濟發展的增長是,要求我們企業家審時度勢,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舊有的思維定勢,利用創新的思路,突破行業、地域的局限性,借助目前各種形式搭起的平臺,促進生產力要素的流動,在流動中找商機,在流動中整合最佳的配對組合,產生效益,產生互補共贏的優勢。飛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利潤空間是小格局,小范圍,低檔次的價格聯盟,永遠無法想象獲取的。
“世界工廠”要轉型為“世界市場”,F在是開放倒逼改革,企業家要永遠立足市場,譬如,去年以來中國大面積涉及20多省市出現的“霧霾天”,催生商機。生產、銷售企業應為不同地區、不同情況,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型號市場需求的產品。
要重視“品牌”效益。只要有好品牌,或嫁接好品牌,外資、中資都會主動“找上門”。對比前店后廠,“口口相傳”的傳統經營方式,如果能增加一些新的內涵或轉變為新的適應時代發展的市場需要的方式,效果會更好的。目前,上海正在推動多項改革,其中,既包括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還有文化體制改革,醫療體制改革等。國有企業改革根本是政府職能和管理體制的改革,大市場,小政府,使各省市縮小政府權限,使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加快了全面改革的步伐。展望2014年,中國將開啟“第二個改革元年”!